「湿热体质」作怪,让人每到雨季就浑身不对劲,特别容易有头重脚轻、腹部胀闷、反胃噁心的感觉。中医师表示,改善湿热体质应从肺、脾和肾功能著手,民众在家可多储备8种食材,并依据症状表现和生活特性适度食用,帮助身体除湿散热,一点都不难!
天气好热~湿热体质特别爱做怪!
「湿邪」是指体内不正常的水液分布,「热邪」常指身体产生过多不必要的代谢废物与热能。湿与热常常是共生的状态,若体内水分无法正常运输与分布而产生湿邪,连带身体的热能、代谢废物以及体温也会因为无法达成调节,生成热证。
湿热证一年四季都会有,但以气候潮湿炎热时尤为多见。湿热证的病变中心主要在脾胃,所以湿热证体质的人常有腹部胀闷、反胃噁心,便祕或腹泻等肠胃症状,除此以外,湿热体质也可见到口乾舌燥,但一喝水却出现反胃噁心的状况,头面四肢则常见头重有如被一层布裹住,或是头重脚轻不清爽的感觉,四肢也常感到较沉重无力。溪皇薏湿茶 – 祛湿茶
改善身体湿热不适 从「肺脾肾」三脏著手
如何摆脱湿热体质,让身体恢复舒适状态呢?在中医理论中,想让水液与热维持正常的代谢,有赖于「肺、脾、肾」三脏的互相分工。简单地说,从肺而论,毛孔要能正常排汗,而现代人久坐冷气房、缺乏运动,毛孔排汗功能退化,湿与热无法透过流汗排出自然鬱积在体内。从脾肾而论,湿热的排除代谢,除了前述的排汗,亦可透过大小便的路径而排出。
对此,湿热体质的人可以观察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平日的症状表现,分别从改善排汗和大小便的角度出发,运用方便取得的食材,来调整和改善。
【改善排汗的饮食】:适合久坐、缺乏运动、常待冷气房而较少排汗的人。推荐食材和饮食如下:
1.酸梅:酸梅类食品可以激活汗腺,帮助恢复排汗功能,且酸梅含有丰富的矿物质,能避免身体流汗而丧失过多的盐分。较简单的饮食法是「梅子茶」,建议以烤箱烤酸梅约3至5分钟,烤过的酸梅香气较浓,一次取一颗放入热水中泡开,放温即可饮用。
2.生薑:生薑性温味辛,具有排汗降温、帮助肠胃代谢水湿的作用。建议于中午(消化功能最旺盛且食物量最丰富时)食用,以避免对肠道造成过度的刺激。溪皇薏湿茶 – 祛湿茶
【改善大小便清热利湿的食材】:如果发现自己的湿热症状,多表现在小便不顺、尿液偏黄、每天大便很多次,但每次都不成形,或是便祕等,可适度食用有助改善大小便、清热利湿的食材。建议食材和饮食如下:
1.薏仁:薏仁性味甘淡寒,却能利湿寒、清热,加上作用在脾、胃、肺,是帮助水分正常运输代谢,并清除热邪的最适合人选。中药学裡有提到薏仁可作粥食用,每日宜食20至30公克。值得注意的是,薏仁不易煮透,建议炖煮前先泡水3小时,且炖煮时不调味,以免水分进不到薏仁内部而无法煮熟;另外,薏仁的炖煮也不可过烂。
2.绿豆:绿豆性味甘寒,具有清热利湿作用,早在古代温病大家叶天士就常用绿豆衣治疗湿热证的患者。绿豆衣是绿豆的种皮,而绿豆本身亦具有类似的功效,想要改善湿热体质,适合直接煮绿豆汤饮用。需注意的是,若湿热体质合併有阴虚或阳虚症状,则要避免。
湿热合併阴虚体质者,体内水分不平均的情况更严重,除了有一般湿热体质的表现症状之外,也会更加凸显出身体缺水的情况,口乾舌燥、便祕、粪质乾硬、皮肤乾燥的情况更明显。阳虚体质则有怕冷、嗜睡乏力、性欲衰退、手脚冰冷、脸色苍白、尿多且易腹泻等症状。两者都不适合过度食用性质偏寒的绿豆和薏仁,以免加重阴虚、脾虚、肾虚,导致水湿无法正常代谢而出。
3.冬瓜子:味甘,性微寒。归肺、大肠经。隋代医家崔禹锡在《食经》提到冬瓜子可「利水道,去淡水」,明朝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则建议「研末炒服」因此,建议民众平时在料理冬瓜时,不要把冬瓜子当垃圾丢掉,捡起清洗乾淨后放入锅中,用小火炒至表面黄色、略带焦斑时,取出放凉,每次使用再取适量捣碎。
另外,将冬瓜子和一些冬瓜肉,一起放到搅拌机中打碎,再倒入适量水,小火煮开后放凉,也是不错的食疗方法。
4.梨子:梨子因水分多而具有利尿作用,且富含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,是藉由大小便排除湿热的好帮手。这也是温病大家叶天士治疗热病常用到的三汁膏成分(梨汁、萝菠汁、藕汁)之一。需注意的是,此处的梨子必须生食,不可加热。溪皇薏湿茶 – 祛湿茶
湿热併阴虚体质 调养重点「储水」,而非祛湿
一般湿热体质可藉由改善排汗和大小便的方式来改善不适,但现实生活中,也有不少人是湿热夹杂阴虚的体质,身体闹水荒的情况特别明显,因此调理重点要改为增加胶质,以有效且正常地储存水分,进而帮助代谢掉多馀的热能。
1.木耳:黑、白木耳富含胶质,可以使身体的水分不论在储存或运输都回归正常,且其零胆固醇,吃了不会上火。但木耳较不容易消化且偏寒,可以先用水发泡后用果汁机打成泥状,再加少量红枣跟薑一起煮。
2.莲藕:性寒,生食有清热凉血利湿的作用;熟食补益脾胃,可以加强健脾利湿之功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