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女性在经期中出现大崩血,身体虚脱无力,担心引起贫血而头晕。有的女性碰到此情况会以为是更年期报到,而不以为意,以为忍一忍就好。中医师表示,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,可称为「经崩」或「经漏」,主要与肾虚、脾虚、血热和血瘀有关,必需先找出「经崩」的病因,再加以调理,而非一失血就补血,反而可能造成延误并加重病情。
行经期间大量出血 与肾虚、脾虚、血热和血瘀有关
妇女在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则称为「月经过多」,若经期延长达2周以上者,应属崩漏范畴,称为「经崩」或「经漏」。一般突然出血,来势急,血量多的叫崩;淋漓下血,来势缓,血量少的叫漏。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,不能制约经血。引起冲任不固的常见原因有肾虚、脾虚、血热和血瘀。珍珠雪蛤白凤丸 (小丸)
肾虚:
先天肾气不足,少女肾气稚弱,更年期肾气渐衰,或早婚多产,房事不节,损伤肾气,若耗伤精血,则肾阴虚损,阴虚内热,热伏冲任,迫血妄行,以致经血非时而下,或命门火衰,肾阳虚损,封藏失职,冲任不固,不能制约经血,亦致经血非时而下,遂成崩漏。
脾虚:
忧思过度,饮食劳倦,损伤脾气,中气下陷,冲任不固,血失统摄,非时而下,遂致崩漏。
血热:
素体阳盛,或情志不遂,肝鬱化火,或感受热邪,或过食辛辣助阳之品,火热内盛,热伤冲任,迫血妄行,非时而下,遂致崩漏。
血瘀:
七情内伤,气滞血瘀,或感受寒、热之邪,寒凝或热灼致瘀,瘀阻冲任,血不循经,非时而下,发为崩漏。
血崩一定是更年期报到?中医师:先找出病因
经期出现血崩,一定是更年期报到前兆吗?崩漏的原因更年期之外,其实还有其他原因,必需先找出病因。如果是因为更年期因素导致血崩,可见40岁以上的妇女发生这种状况,有可能已经进入更年期前几年,因为女性激素不足,月经也会表现的非常紊乱,有时来很久,有时月经週期不规律,或者月经量过多。更年期的黄体不足或黄体功能不足的妇女,月经也会缩短,造成一个月来2到3次。珍珠雪蛤白凤丸 (小丸)
临床上遇到45岁的女性患者最近半年月经不规则出血,月经周期紊乱,经期长短不一,出血量时多时少,有时经血淋漓数月,伴贫血。除了经血突然暴崩或淋漓不止、色淡质稀、乏力气短、面色胱白、眼睑浮肿、舌淡胖、脉细弱。中医认为妇女七七天癸竭,肾气衰弱,冲任虚衰而致,以肾虚为主。由于更年期妇女肾气渐衰,脏腑功能失利,脾气虚弱,往往脾不统血而造成崩漏,治疗以益气健脾、固摄冲任为主。连续治疗调整3个月状况稳定,后续持续追踪。
妇女进入更年期以后,卵巢功能开始衰退,卵巢的激素水平下降,失去了对下丘脑、垂体的反馈作用,使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不同程度的增高,而卵巢中残存的卵泡虽然也有发育,但并不排卵,子宫内膜腺体在长期雌激素的作用下呈持续性的增生反应,可以发生轻度增生过长、腺囊型增生过长或腺瘤型增生过长现象。当雌激素水平出现较大波动时,子宫内膜就不完整的脱落,发生不规则子宫出血。
黄体不足 、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都可能引起崩漏
崩漏除了须排除是否是更年期所致,还需考虑是否有其他发生原因:
1.无排卵因素
无排卵型子宫出血常常见于青春期,好发于初经少女,这是因为子宫生殖轴内分泌建立尚不成熟,不能规律排卵所致。有些少女会月经稀发。
2.黄体不足:
一般年轻人情绪过度紧张、作息不正常或营养不良、内分泌紊乱及代谢失调、缺铁贫血、糖尿病、甲状腺和肾上腺疾病都会导致排卵不良或者黄体不够,引起内膜无法长得很好便开始剥落,提前于月经前出血,或者在月经期无法让子宫收缩得很好,经血便延长十多天不停,有时临床表现一个月会来二到三次的月经,或者一个月月经来时十几天。一般西医会给予雌激素及黄体素来稳固内膜。珍珠雪蛤白凤丸 (小丸)
3.排卵期出血:
排卵期出血也会造成月经中期出血。排卵前血中雌激素会上升,排卵时因卵巢滤泡破裂排出,卵及滤泡液一起排出,液体中有高浓度雌激素,造成血中雌激素会暂时下降,如降超过临界值,导致无法维持子宫内膜稳定时,子宫内膜就会部份剥落出血,也就是我们称的排卵性出血。
妇女有些会排卵痛的现象,但通常会维持一两天或三、四天而已。中医认为与肝经失调且肾虚气虚相关。
4.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因素:
也有一些是有排卵的妇女,有一些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妇女,因为激素不够也会有非月经出血。
5.其他疾病因素:
子宫出血一定要先排除有无怀孕的可能性,若子宫本体发生病变也会造成子宫出血,如子宫颈靡烂、子宫瘜肉、子宫肌瘤等,有时也要考虑子宫内膜癌及子宫颈癌等。这些疾病均需要透过更详细的检查。
崩漏对症治疗:急则治其标,缓则治其本
崩漏要找出病因来予以针对性治疗为佳,因为贫血是—种症状,而不是独立的疾病,不能一昧的一失血就补血,有时反而造成延误并加重病情。崩漏是以无周期性的阴道出血为辨证要点,临证时结合出血的量、色、质变化和全身证候辨明寒、热、虚、实。治疗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、出血的久暂,採用「急则治其标,缓则治其本」的原则,灵活运用塞流、澄源、复旧三种方法,其含义如下:
塞流即是止血:
崩漏以失血为主,止血乃是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。具体运用止血方法时,还要注意崩与漏的不同点。治崩宜固摄升提,不宜辛温行血,以免失血过多导致阴竭阳脱;治漏宜养血行气,不可偏于固涩,以免血止成瘀。塞流之药可酌用十灰散、云南白药、紫地宁血散等。珍珠雪蛤白凤丸 (小丸)
澄源即是求因治本:
崩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,针对引起崩漏的具体原因,採用补肾、健脾、清热、理气、化瘀等法,使崩漏得到根本上的治疗。塞流、澄源两法常常是同步进行的。
复旧即是调理善后:
崩漏在血止之后,应理脾益肾以善其后。历代诸家都认为崩漏之后应调理脾胃,化生气血,使之康复。近代研究指出,补益肾气,重建月经周期,才能使崩漏得到彻底的治疗。「经水出诸肾」,肾气盛,月事才能以时下,对青春期、育龄期的虚证患者,补肾调经则更为重要。当然复旧也需兼顾澄源。
总之,塞流、澄源、复旧三者既有分别,又有互相支援联繫,必须结合具体病情灵活运用。
中医认为「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」,这是中医经典的补气血方剂「当归补血汤」的核心思想,用大剂量黄芪补脾肺之气,以资生血之源;再配以当归养血和营,则阳生阴长,气旺血生,虚热自退。
先调理气血 不是贫血就一直补铁、补血
因为气血相互依存,相互滋生、气能生血、血能载气、血虚则气无以附,气虚则血无以生。很多临床医生在用药的时候,没有注意到这点,只一味的单纯补气或补血,效果则差强人意,这是对气血的关系理解不够透彻所致。珍珠雪蛤白凤丸 (小丸)
除此之外,血虚的治疗还要注意辨证论治,先分辨是心血虚、心脾血虚,或肝血虚,再针对以下的病机来治疗,女性还要考虑是否有何处耗血,例如月经崩漏等,必须要先处理好。不是贫血就一直补铁、补血,这样是不对的。随兼证而增减药物:
1.气虚则补气:
可使用党参、黄耆、白术等来治疗。
2.气滞则理气:
可用香附、延胡索等来治疗。
3.脾胃虚则调理:
常见治疗药物如红枣、黄耆、白术、党参、伏苓等。
4.血瘀则活血化瘀:
常见活血药如丹参、赤芍、桃仁、红花等。另外,熟地等中药亦可入肾生精而补血。
5.血热则凉血:
可使用生地、丹皮等来治疗。
6.寒则温阳:
可用热药如肉从蓉、巴戟天等,也能入肾生精而补血。
7.骨髓要调肾、温肾阳、补肾精:
可使用如熟地、菟丝子、黄精等来治疗。珍珠雪蛤白凤丸 (小丸)
目前治疗血虚,大多是针对患者的不同体质,使用複方来综合处理。例如有些中药可入心脾肝,可和血、使药物运行;有些药入肾生精、补血;有些药入肝歛阴补血;有些药理气;或综合使用气血都补等,其治疗时间须由专业的医师判断为佳,因每个患者的证型、体质、兼证不同,治疗时间因人而异。
预防贫血,日常作息正常、维持均衡营养
要预防贫血,得从预防血虚著手,从生活做起。在气的方面,保持心情愉快就不会气鬱,且要有适当的运动,才能使气血更顺畅;其次,肠胃要照顾好,才能生血补血,因此日常作息正常、三餐要定时定量、注意营养均衡、适时运动并避免过度肥胖。若有血瘀等症状务必赶快处理,不要拖延。例如有跌打损伤、疼痛肿块、月经异常等,都最好尽速就医改善,以免越拖延越严重,影响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