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不少人用餐后,都有剔牙的习惯!网传:「不想牙齿漏风,要少用牙线、牙籤剔牙,才不会让牙缝变大。」的说法,导致不少民众谈牙线就色变、拒之千里。究竟上述说法是真是假?牙线、牙籤、牙线棒、牙间刷又该怎么用才不NG?且听专业牙科医师怎么说!
剔牙害牙缝变大?口腔清洁习惯落漆才是关键
民众之所易容易在剔牙后,觉得自己牙缝好像突然变大了。最大的因素是因为,在正确使用上列道具下,会把原先堆积于人体牙根、牙缝间的牙菌斑、食物残渣加以清除,使被覆盖于下的牙龈暴露而出所致。因此,这些牙缝是本身早已存在的,与有无剔牙习惯关联性并不大。
至于想要预防牙缝变大该怎么做?事实上,造成牙缝变大的关键,主要和牙龈萎缩有关。而导致牙龈萎缩的原因,则和民众口腔清洁习惯不佳,食物残渣存留在齿缝间过长时间形成牙菌斑;进而附著于牙龈下,导致牙结石、牙周病上身惹祸,所以学会正确洁牙非常重要!
牙线、牙线棒、牙籤用对了吗?牙医师教你这样用不NG
虽然剔牙这个动作,和牙缝成因没有太大的关系。如果民众太用力的刷牙,或者选用了刷毛过硬的牙刷;甚至是不当使用以下辅助洁牙产品,也有可能因过度反覆刺激,而损伤牙龈、使牙龈萎缩风险大幅提升、牙缝越变越大。竹大千竹炭黑牙膏 – 15天内美白牙齿
除了叮咛大家慎选牙刷、注意刷牙力道外,也特别针对市售常见的洁牙品,提出各自的使用建议与注意事项,提供给大家做为日常参考:
牙籤:
由于坊间常见的牙籤多以竹子製成、加上形状太尖,一旦使用不当,便容易刺伤牙龈、使牙肉受伤、萎缩,增加牙缝变大风险。再加上,牙籤虽尖却难以深入牙齿表面,因此多半只有帮助去除餐后口腔食物残渣的应急作用,不易达到清洁牙齿的目的。
牙线棒:
牙线棒的好处在于携带、使用方便,且和牙籤相比多了一小段棉线能帮助去除牙面葬污。可如果民众想要用这小小的一段棉线清除整个口腔的牙缝,在屡次重複使用,恐有增加细菌交叉感染的疑虑。就好比抹布一直擦,却没有适度清洗一样,只会让表面越擦越葬。
建议网友将牙线棒做为牙缝裡塞了东西,感到难耐不适时的急救法宝较适宜。如果真的想透过牙线棒,来辅助去除堆积于牙缝间的牙菌斑,利用多支牙线棒来清洁、适度替换会是比较好的使用方式。
牙线(卷式):
虽然和牙线棒、牙籤的便利性相比,使用卷式牙线较费工。但由于卷式牙线较能紧贴牙面的特性(C字型),以及在正确替换下,不会反覆使用同一位置的牙线,增加细菌交叉、反覆感染的机会,清洁力相对较高。
但要提醒的是,如果想让牙线发挥较佳的去除牙菌斑效果,民众使用时一定要保持耐心,逐一清除每个牙缝,才能真正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。
牙间刷:
由于牙间刷的设计目的,本就是深入牙缝使用,因此相对于以上洁牙辅助品更能深入牙缝缝隙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因为牙间刷刷头浓密,倘若硬戳入牙缝中仍易造成疼痛发生。所以除了当牙间刷无法进入牙缝时,不贸然戳入牙缝以免伤害牙龈外。 竹大千竹炭黑牙膏 – 15天内美白牙齿
在购买牙间刷时,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牙缝大小,挑选合适的牙间刷来清洁,并谨记刷毛与牙缝保持垂直使用较恰当。再者,虽然牙间刷具有能重複使用的特性,但民众在使用后的清洁、保存上也要特别留意。应适度清洗、沥乾,并定期更换,倘若刷刷头变形更该立即丢弃。
小叮咛
除了用对洁牙辅助品、学会正确刷牙外,强调,想要有效预防牙结石、牙周病上身,民众除了谨记贝氏刷牙法,落实口腔清洁外,更应依照健保署给付,每半年至少洗牙1次。而牙周病高风险族(抽淤、嚼槟榔)则建议缩短洗牙频率为每三个月洗牙1次,更能帮助早期发现、治疗,较有保障。